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《決定》指出,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。對黨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,全黨必須求真務實抓落實、敢作善為抓落實,堅持上下協(xié)同、條塊結(jié)合,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、時間表、優(yōu)先序,明確各項改革實施主體和責任,把重大改革落實情況納入監(jiān)督檢查和巡視巡察內(nèi)容,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?!稕Q定》的這一要求有很強的針對性,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至關重要。
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,我們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,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,啃下了不少硬骨頭,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,取得了顯著成效。同時,也應該看到,各地各部門發(fā)展并不平衡,有的地區(qū)和部門說得多、做得少,熱衷于喊口號、發(fā)文件、造聲勢,擺花架子,不抓落實,致使一些改革舉措處于擱置狀態(tài),群眾意見很大。有的領導干部不敢擔當,怕負責任,怕得罪人,不敢觸及深層次的矛盾,不敢觸及改革難題。對容易改、見效快的改革搶著做,對難度大、動真格的改革繞道走,放空擱置,結(jié)果空耗資源,勞而無功,改革空轉(zhuǎn)。這些不良現(xiàn)象,雖然只是在少數(shù)地方和部門存在,但也影響改革成效,挫傷干部群眾的改革積極性,必須引起高度重視,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決加以糾正。
“空談誤國,實干興邦”“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”。這些名言警句既是實踐經(jīng)驗的總結(jié),也蘊含著事物發(fā)展和治國理政的規(guī)律。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,秉持實事求是、言行一致、求真務實,一直把抓落實作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要求,作為衡量黨員干部黨性和作風的重要標準。毛澤東指出,“什么東西只有抓得很緊,毫不放松,才能抓住。抓而不緊,等于不抓”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“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,再好的目標,再好的藍圖,也只是鏡中花、水中月”。黨的歷史證明,什么時候黨確立了正確的路線和方針,并持之以恒地將路線和方針落到實處,什么時候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(yè)就順利發(fā)展。反之,就遭受挫折。當前,我國的改革開放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,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(diào)整和制度體系的變革,改革的復雜性、艱巨性和敏感性更加突出,能否堅定信心、凝聚力量、攻堅克難,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,直接關系到改革的成敗。因此,我們必須集中精力抓落實,反復抓、抓具體,直到抓出成效。
改革推進到今天,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,比決心更關鍵的是實干。廣大黨員干部要把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,爭當改革促進派、實干家,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。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深入改革第一線,親自抓、具體抓、抓落實,一抓到底。勇于挑最重的擔子,啃最硬的骨頭,不能高高在上,不能只說不做,夸夸其談。健全激勵體系,強化責任擔當,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,把那些想改革、謀改革、敢改革、善改革的干部用起來,放到關鍵崗位。
《決定》部署的改革任務是著眼于全國全局提出來的,具有方向性和原則性。我國幅員遼闊,各地情況千差萬別,各地區(qū)各部門要從本地區(qū)、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(fā),制定出符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情況的改革實施方案,既注重政策措施的銜接,又創(chuàng)造性地開展工作。對中央改革方案中沒有明確規(guī)定但自身有迫切需要的改革空白點,可以積極試點,大膽探索。在改革的優(yōu)先次序上,是先易后難、循序漸進,還是抓大放小、突出重點。應當視具體情況而定,不必強求一律。根據(jù)實際需要,可以先從最急迫的事項改起,從老百姓最關心的領域改起,從社會各界最易達成共識的環(huán)節(jié)改起。也可以集中精力,先落實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、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重要改革措施。制定改革實施方案,要充分發(fā)揚民主、集思廣益,努力做到符合實際,符合群眾意愿,最大限度凝聚共識,激發(fā)改革活力,確保改革舉措經(jīng)得起歷史檢驗。
抓改革,促落實,最終是要見成效。我們黨實施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,就是為了解放和發(fā)展社會生產(chǎn)力,促進社會公平正義,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。要把是否促進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,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,作為改革成敗得失的評價標準。這就要求各地區(qū)各部門要從人民利益出發(fā)謀劃改革思路,人民群眾關心什么、期盼什么,改革就抓什么、推進什么,人民群眾有所呼,改革就有所應,使改革措施符合人民群眾意愿,得到人民群眾擁護。
改革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(yè),生機勃勃的改革事業(yè)是人民群眾自己創(chuàng)造的。改革的源泉在人民群眾之中,改革的主體也是人民群眾。改革的活力在民間,改革的動力在民眾,改革的希望也在民眾。我們要充分尊重和發(fā)揮地方、基層和群眾的首創(chuàng)精神,充分調(diào)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(chuàng)造性,既鼓勵創(chuàng)新,表揚先進,也允許試錯,寬容失敗。堅持眼睛向下,腳步向下,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,使改革開放更切合實際,更接地氣,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更好環(huán)境。(張瑞)
來源:學習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