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日韩综合精品视频_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_欧美午夜福利大片在线

您當前的位置: 企業(yè)文化  >  員工風采 > 正文
“最美農發(fā)行人”推薦人選事跡簡介 - 廣西分行 汪長友

 

汪長友

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河池市分行黨委組織部

組織員

 

汪長友,現(xiàn)任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河池市分行黨委組織部組織員。今年57歲的他,被大家親切地稱為“老汪”。他曾先后在廣西南丹縣和都安縣支行任行長,在他的帶領下,兩家支行都取得了不俗的“戰(zhàn)績”:南丹縣支行貸款余額從13億元增長至20億元,增幅50%;都安縣支行貸款余額從3億元增長至13億元,榮獲總行2022 年一季度業(yè)務“開門紅”勞動競賽先鋒支行一等獎。

精誠所至 “石山”開花

素有“石山王國”之稱的都安瑤族自治縣,曾是全國深度貧困縣、廣西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。當時的都安縣支行亦是“困難支行”,貸款余額較少、項目儲備為零、績效排名全區(qū)靠后,員工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熱情不高、發(fā)展動力嚴重不足。2018年,組織考慮再三,決定把帶領都安縣支行發(fā)展的重任交給汪長友。老汪到任后,立即成立支行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,制定服務都安縣脫貧攻堅金融方案,把助力搬遷群眾“穩(wěn)”和“富”作為重中之重,在1個月內完成了都安縣鄉(xiāng)村振興貸款一期項目的調查評估工作。然而,該項目未能通過貸審會審議,有的委員認為,項目建設內容偏多,可以慢慢做?!霸谧罡F的地方,要下最大的力氣?!崩贤糁蓝及驳陌l(fā)展等不了、慢不得。他進一步完善項目申報材料,先后六次赴區(qū)分行匯報,最終獲得各位委員認可。項目獲批的消息傳到支行,全行上下歡騰雀躍,團隊凝聚力空前高漲。

局面一旦打開,后續(xù)發(fā)展就順理成章。3年來,都安縣支行共投放貸款13億元,支持耕地提質改造、人民醫(yī)院整體搬遷、貧困村提升工程、教育扶貧、特色產業(yè)等項目建設,為都安縣脫貧攻堅和鄉(xiāng)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金融后盾。

赤子之心 擔當作為

汪長友35歲時由糧食局“轉戰(zhàn)”農發(fā)行,他從最基礎的業(yè)務做起,每到一個崗位,就把涉及的工作吃透、政策研精。無論是南丹縣還是都安縣,他都能把準發(fā)展“命脈”,牽住問題“牛鼻子”,逐個擊破痛點難點。

2020年,都安縣脫貧攻堅進入收官之年,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,民生防疫物資缺口很大?!霸绞抢щy時刻,越需要政策性銀行發(fā)揮作用。”老汪成立應急辦貸小組,僅用4天時間就完成疫情應急貸款調查審批,在企業(yè)最急需的時候,投放貸款500萬元,保障了縣城的肉類供應。都安是教育大縣,有義務教育學校395所,但師資力量薄弱,現(xiàn)代化教育設施落后,大部分學校沒有教學電腦和電教設施。新冠肺炎疫情以來,線上教學成為主要教學模式,但很多學校無法完成線上教學任務。老汪和團隊瞄準教育扶貧短板,迅速投放義務教育扶貧貸款1.85億元,為9.65萬名學生打通了線上授課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乘勢而上 奮力爭先

貴南高鐵是汪長友一到都安縣就重點關注的項目。都安縣長期受交通不便制約,牛羊產業(yè)、山葡萄、旱藕粉等特色農產品出不去,貴南高鐵開通運營,將幫助都安縣駛入發(fā)展“快車道”。2021年,老汪和團隊一直為貴南高鐵站站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東奔西走,做好相關準備。2022年開年,老汪和團隊“五加二”“白加黑”,不到1個月時間,完成高鐵站站前廣場項目3.26億元貸款的審批,并迅速完成投放1億元,彰顯了“農發(fā)行速度”。

辛勞付出,必有回報。2021年末,都安縣支行各項存款余額5.47億元,同比增加1.78億元,存款增量在河池市分行8家支行名列第一;日均存款余額4.06億元,日均存貸比47%,日均存貸比在全區(qū)48家支行名列第一。

有一分熱 發(fā)一分光

汪長友家在天峨縣,距離都安縣200多公里路程,往返需要6個小時。22載輾轉在外,他早已習慣“又離別”“再出發(fā)”。因為異地工作,照顧年邁母親的重擔都壓在妻子身上。對于妻子的付出,老汪一直感到愧疚,可一想到十余名員工的發(fā)展和進步,一想到政策性金融對當?shù)亟洕鐣l(fā)展的重要性,他只能將這份愧疚深埋心底。

老汪患有糖尿病、腰間盤骨質增生、風濕等疾病,疾病發(fā)作時痛得直冒冷汗。但他常說:“身體病痛,能忍,但發(fā)展跟不上,不能忍?!彪m然他已調離南丹縣4年,但南丹縣政府和企業(yè)現(xiàn)在提到老汪仍然贊許有加,說他干起工作來像“拼命三郎”。在他的帶領下,南丹縣支行成為南丹縣脫貧攻堅主力銀行,貸款支持的丹泉集團獲評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。

考慮到汪長友的身體狀況,2022年3月,組織調整他到河池市分行任組織員。盡管已經為農發(fā)行事業(yè)奉獻半生,可老汪仍然覺得自己得到的關照太多:“只要組織需要,我必竭盡全力,有一分熱,發(fā)一分光。”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老汪以新的身份繼續(xù)奔騰在“三農”發(fā)展的熱土上,他用平凡而又堅韌的姿態(tài)辛勤耕耘,為鄉(xiāng)村振興多姿多彩的畫卷增添光和熱,繪就出新時代、新征程上最美麗的風景線。

 

 

供稿 | 廣西省分行

作者 | 王曉萍

編輯 | 張靖媛